页面

2014年7月30日星期三

Yahoo news:癌症病人不吃肉會不夠營養嗎?

 我們知道很多常見癌症如大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同飲食是有密切關係的,特別是肉食。少吃肉不但有助於預防此類癌症,對於癌症病人的康復也非常重要。
當然,能夠做到不吃肉更為理想,不過這對很多人有困難。現實中常常會遇到病人問,經過西醫手術放化療身體已經很虛弱了,不吃肉會不會不夠營養呢?這樣的問題其實把肉和營養劃上等號了。但事實並非如此。

營養的定義是指食物中包含的熱量及其他有利健康的成分,主要的營養素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他命和水。碳水化合物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來自植物性食物,如穀類(稻米、小麥、玉米等)、薯類(如馬鈴薯、番薯)、根莖類蔬菜和豆類。全麥類和豆類等含有大量纖維的碳水化合物對人體健康更為有益。蔬菜和水果可提供我們每日所需的維他命、礦物質、纖維和水分。

人們通常認為吃肉有營養是認為肉類含有更多蛋白質。肉類的確是含有蛋白質,通常動物性食物如肉、蛋、奶等蛋白質含量豐富,但植物性食物如豆類、穀類和蕈類等一樣含豐富蛋白質。植物性食物有更多的抗氧化劑、纖維素和礦物質,動物性食物中卻幾乎沒有這幾種營養素。動物性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膽固醇,蛋白質的含量比植物性食物略高。維他命B12D的含量也更高一些。堅果和種子類的食物中,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很高比如花生、芝麻。但它們於動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質和脂肪類型不同,來源於植物性食物的脂肪和膽固醇比來源於動物性的更有利於健康,含有更多的抗氧化劑。

有四種營養素是動物性來源性食物所獨有而大多數植物來源性食物所沒有的,它們是膽固醇、維他命A/D/B12。這四種營養素中,膽固醇人體可以自身合成;人體可將β-胡蘿蔔素轉化為維他命A;曬太陽可以合成人體所需的維他命D。有機土壤中生長的植物可吸收土壤中微生物所合成的維他命B12,吃這些有機土壤中生長的植物可使人體獲取到維他命B12

所以,即使是全素食者也不必擔心不夠營養。吃素食對癌症患者會更有益處。大多數具有癌症預防作用的膳食主要是由植物來源的食物組成的。而吃動物性食物則要冒一定風險,危險性在於含有大量的毒素和動物細胞排出的廢物。毒素可能來源於動物飼養過程中添加物,以及動物處死過程中釋放的物質。高動物蛋白則可能會協同致癌物促進癌細胞的生長(參見坎貝爾《中國健康調查報告》一書)。

世界癌症基金會的防癌膳食建議的膳食結構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多樣化膳食,可以不素食,但應該讓植物性食物佔據飯菜的2/3以上。對於那些患癌之前就習慣吃肉者而言,突然全素食或一多半吃素可能是痛苦的,可以慢慢改變,不改變飲食等生活習慣就更容易復發。建議的每週紅肉量不超過1市斤(500g),最好是選擇魚、禽類和非家養動物的肉類(參見《食物、營養與癌症預防》一書)。癌症患者經常沉迷於補藥,靈芝仙草之類,其實最好的補藥就是我們的日常食物。中國古老的《黃帝內經》中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我們日常所食用的穀果肉菜就是來補益精氣的。中醫沒有反對吃肉,但反對膏梁厚味(肥膩多油、甘甜),要求「五味毋令勝穀味,肉味毋令勝食氣」,調味不要蓋過主食的味道,肉食不要成為食物的主導;認為「膏梁之變,足生大疔」,吃肉多「喜生百病」,主張「淡食能多補」。這裡的「淡」不是要人棄絕五味,是指五味不要太過濃厚而言。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講師陶志廣博士   
https://hk.news.yahoo.com/blogs/hkbu/%E7%99%8C%E7%97%87%E7%97%85%E4%BA%BA%E4%B8%8D%E5%90%83%E8%82%89%E6%9C%83%E4%B8%8D%E5%A4%A0%E7%87%9F%E9%A4%8A%E5%97%8E%EF%BC%9F-032338939.html

Yahoo news:中醫治療中晚期肝癌有優勢

 肝癌是香港男性癌症的第二殺手,每年死亡1,100多例,僅次於肺癌。男女合計排名第3位,僅次於肺癌、大腸癌。肝癌在東亞地區發病率較高,香港每年發病1,800多例,在十大癌症中排名第4。肝癌發病通常與病毒性肝炎(乙肝和丙肝)、酒精、黃麯黴素(存在於黴變的糧食如玉米、花生、大米等食物中)有關。乙型(或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是肝癌進程的三部曲。如肝炎患者有飲酒習慣,轉化為肝癌的機會將大大增加。

肝癌常見症狀有上腹或右脅下腫塊,肝區疼痛,黃疸、腹水,腫脹、納差,體重下降等。根據症狀可歸屬於中醫「積聚」、「暴癥」、「黃疸」、「臌脹」、「痃癖」等。中醫對其不良預後早有認識,如「卒暴癥,腹中有物堅如石,痛如刺,晝夜啼呼,不療之,百日死」,這與現代醫學描述晚期肝癌生存期只有3-4個月很吻合。中醫一般認為肝癌為肝膽濕熱、肝鬱脾虛、瘀血凝聚而成。

手術切除是早期肝癌的主要治療手段,術後復發是主要關注的焦點。對於小肝癌,手術切除後5年生存率可達到50%-70%。大肝癌根治性切除手術後5年復發率為61.5%,小肝癌亦達 43.5%。肝癌切除手術後復發率以第3年以前為最高,一般以手術後第2年為高發期。中醫健脾理氣可降低復發率。

對於中期肝癌,無法手術切除,介入治療是主要治療手段,但介入治療並不能延長生存期,而是以犧牲害肝功能換取短期的腫瘤緩解,甚至有時亦不能令腫瘤縮小。筆者曾治療病人經過介入治療後肝癌繼續增大,為超過20cm的巨塊型肝癌,經中醫治療後腫瘤亦有縮小。

對於晚期肝癌,西醫無特別有效治療方法,昂貴的標靶藥物只能延長中位生存期約1個月。合併大量腹水者更為棘手,如採取腹腔穿刺抽放腹水,極易誘發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腦病和肝腎綜合症,只會加速病人死亡。早在唐代名醫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中就指出「忌腹上出水,出水者,一月死,大忌之」。晚期肝癌常為肝鬱脾虛證,中醫治療主要為疏肝健脾、消癥散結,合並大量腹水者需健脾利水。筆者曾治肝癌晚期合併大量腹水患者,經中醫治療後病情穩定,腹水明顯減少,病情得到控制,早已打破了所謂「活不過3個月」的界限。

肝癌患者宜注意起居生活調理,戒煙酒,保證有充足睡眠,飲食宜新鮮、柔軟、易消化,儘量減少動物性蛋白的攝入,多進食豆類及豆製品,腹水患者應減少食鹽攝入量。肝癌腫塊巨大者生活中需要小心,動作要輕柔,慎防肝癌腫塊破裂出血。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一級講師陶志廣博士
https://hk.news.yahoo.com/blogs/hkbu/%E4%B8%AD%E9%86%AB%E6%B2%BB%E7%99%82%E4%B8%AD%E6%99%9A%E6%9C%9F%E8%82%9D%E7%99%8C%E6%9C%89%E5%84%AA%E5%8B%A2-014432830.html

Yahoo news:腹部防癌保健法

 飲食過度和缺乏運動是都市人常見的問題。飲食過度通常表現為晚餐吃的太飽,這樣易造成食物在腸內積聚,形成所謂「宿食」,這也是影響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諺語云:「若要長生,腸中常清」,意即清除宿食有助於健康長壽。久坐缺乏運動會導致腹盆腔血液循環欠暢,形成瘀血。這些都與大腸癌等腹盆腔癌症有密切關係。以下介紹一種簡單的腹部保健方法,費時不多,每天只花幾分鐘時間,就可排出宿食,改善腹部血液循環,長期堅持會有助於防癌健身。
這保健法適合早晨醒後尚未下床時進行。具體做法:仰臥閉目,放置兩手於胸前乳間。屈曲雙腳,稍分開置於床上,豎立兩膝,腰部輕輕上抬,深吸氣至腹部鼓起,閉氣,然後上下鼓動腹部,使腹一鼓一凹,鼓動二九或三九之數(18次或27次),鼓動完畢後口中吐氣輕輕呵出,再吸氣鼓肚後呵氣,如此呵7~8次。古代稱此法為「淘氣」。

此保健法亦可坐著進行:盤腿坐於床上,調勻呼吸,然後兩手放於身後撐地,如兩柱支地,深吸氣至腹部鼓起,閉氣,將腹一鼓一凹,鼓動二九或三九之數(18次或27次),鼓動完畢後口中吐氣輕輕呵出,再吸氣鼓肚後呵氣,如此呵7~8次。亦有稱此法為「鼓舞橐龠」。

這套保健法結合了鼓腹淘氣和鼓呵兩個動作。「鼓呵消積聚」,做完後即感覺腸內鳴響,欲行大便。對便秘者有良好功效,可有效逐出腸中宿食,改善腹盆腔血液循環。若能持之以恆行以此法,則可預防腹部腫瘤。古書中描述其功效說:「如有癥瘕氣塊,鼓之即開,衝之即化。如能朝夕行之不怠,則鐵石熔消,諸疾自愈。少頃,調氣和勻,使三焦五臟經絡皆通,肥而不風,瘠而不癆也。」

這保健法適合健康的人士作養生保健之用,腹盆腔腫瘤術後恢復良好的人士或腫瘤較小的患者亦可行此法。不過,如有腹腔活動性出血或肝癌巨大腫塊的患者,不可行此法。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再作相應選擇為宜。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一級講師陶志廣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