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3年10月31日星期四

信報財經新聞:大腸癌「邪有出路」

 2013年10月31日

大腸癌「邪有出路」

大腸癌已成為本港發病率第二位、死亡率第三位的癌症,且有逐漸上升趨勢,未來有可能超過肺癌,成為發病率排名第一的癌症。大腸癌發病率之所以不斷上升,與人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包括飲食及體力活動。由於人們飲食習慣改變,進食高脂肪、高動物蛋白飲食,特別是紅肉和加工肉類增多,粗糧減少,增加腸癌發病風險;體力活動減少也會增加發病風險。
大腸癌常見症狀有大便帶血及黏液、黑便、大便變幼、腹瀉或便秘、有排便不盡感或腹脹,進行性貧血及體重減輕。晚期或可摸到腹部腫塊等。根據症狀,屬於中醫「臟毒」、「便血」、「腸澼」及「鎖肛痔」等範疇。中醫認為大腸癌的形成是由於腸道濕熱瘀滯或氣血虛弱,毒邪不能排出體外而成。臨床辨證論治大體可分為以下四型:大腸濕熱、瘀毒蘊結、脾腎虧虛、氣血兩虛型。大體分為虛實兩種情況。實證主要與濕熱瘀毒有關,治療宜清熱化濕、活血通腑;虛證主要是脾腎虧虛、氣血虧虛,治療宜健脾益腎、益氣養血。
大腸屬於六腑之一,六腑以通為用,故保持大便通暢至關重要。以中醫觀點來看,大腸癌由於邪有出路,治療也相對較容易。腸癌常用的中醫治法有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益氣養血、健脾補腎等。體質壯實者多實證,宜瀉實;體質消瘦者多虛證,宜補虛。老年大腸癌患者身體虛弱,特別是老年偏瘦者,多見血氣枯燥,難以耐受手術及化療,可單純中醫治療。
大腸癌的治療除藥物治療外,飲食及運動對腸癌的治療也非常重要。「病從口入」,大腸癌很大程度是吃出來的,所以必須清淡飲食,多進食富含纖維的食物、蔬菜、水果等,平時肉食較多的人可逐漸減少肉食,以素食比較好。運動可令身體氣血流通,對大腸癌的預防和治療也很重要。(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再作相應選擇為宜。)作者為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一級講師
陶志廣博士 隔周四刊登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