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3年10月31日星期四

信報財經新聞:大腸癌「邪有出路」

 2013年10月31日

大腸癌「邪有出路」

大腸癌已成為本港發病率第二位、死亡率第三位的癌症,且有逐漸上升趨勢,未來有可能超過肺癌,成為發病率排名第一的癌症。大腸癌發病率之所以不斷上升,與人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包括飲食及體力活動。由於人們飲食習慣改變,進食高脂肪、高動物蛋白飲食,特別是紅肉和加工肉類增多,粗糧減少,增加腸癌發病風險;體力活動減少也會增加發病風險。
大腸癌常見症狀有大便帶血及黏液、黑便、大便變幼、腹瀉或便秘、有排便不盡感或腹脹,進行性貧血及體重減輕。晚期或可摸到腹部腫塊等。根據症狀,屬於中醫「臟毒」、「便血」、「腸澼」及「鎖肛痔」等範疇。中醫認為大腸癌的形成是由於腸道濕熱瘀滯或氣血虛弱,毒邪不能排出體外而成。臨床辨證論治大體可分為以下四型:大腸濕熱、瘀毒蘊結、脾腎虧虛、氣血兩虛型。大體分為虛實兩種情況。實證主要與濕熱瘀毒有關,治療宜清熱化濕、活血通腑;虛證主要是脾腎虧虛、氣血虧虛,治療宜健脾益腎、益氣養血。
大腸屬於六腑之一,六腑以通為用,故保持大便通暢至關重要。以中醫觀點來看,大腸癌由於邪有出路,治療也相對較容易。腸癌常用的中醫治法有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益氣養血、健脾補腎等。體質壯實者多實證,宜瀉實;體質消瘦者多虛證,宜補虛。老年大腸癌患者身體虛弱,特別是老年偏瘦者,多見血氣枯燥,難以耐受手術及化療,可單純中醫治療。
大腸癌的治療除藥物治療外,飲食及運動對腸癌的治療也非常重要。「病從口入」,大腸癌很大程度是吃出來的,所以必須清淡飲食,多進食富含纖維的食物、蔬菜、水果等,平時肉食較多的人可逐漸減少肉食,以素食比較好。運動可令身體氣血流通,對大腸癌的預防和治療也很重要。(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再作相應選擇為宜。)作者為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一級講師
陶志廣博士 隔周四刊登

談肝癌腹水治療問題

 肝癌伴大量腹水是個臨床疑難問題。自我研究生開始接觸腫瘤臨床,所見肝癌腹水病人甚多,所見中醫腫瘤界名醫甚多,看不到一個能解決這個問題。2011年時我用大小柴胡湯、當歸芍藥散、五苓散等治療肝癌腹水有小效,但仍不夠滿意,直至2012年才摸索出理想的治療方法,可以說基本解決這個問題了。可參考http://tumortcm.blogspot.hk/2013/10/yahoo-news_30.html
對病人來說,要解決腹水問題,有幾點要注意:
一是最好沒有抽過腹水,或抽過但不至於太大量。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中醫禁忌抽腹水,認為抽腹水會令病人死的更快。大量放腹水會令病人循環血量下降,血容量不足,很容易出現腎功能衰竭和休克,也容易誘發上消化道大出血和肝性腦病。曾有肝癌腹水患者前來求治,在醫院大量放腹水,達到6000ml~8000ml,這樣的病人很快就少尿無尿,沒多久就休克,無法醫治了。
二是要有比較平穩的情緒。急躁易怒的肝癌病人很容易出現大出血,一旦大出血可能就無法救治了。老年人一般心情比較平靜,病情發展也比較緩慢,所以治療效果也會比較理想。
三是沒有經過太多的西醫治療。對於肝癌,西醫除了手術,沒有更好的治療手段。有的肝癌病人經過手術切除,之後復發,然後再介入、射頻消融等,仍沒能控制腫瘤,這時病人身體基本已經掏空了,再來尋求中醫治療效果也不會理想。我所治療效果比較滿意的基本上是完全沒有經過西醫治療的、或西醫插手很少的病人。


2013年10月30日星期三

AM730:大腸癌患者生活宜忌

  2013年10月22日


am730專欄】大腸癌是與飲食關係密切的一種癌症。有充分的證據證實,紅肉(如豬、牛、羊肉),加工肉類(煙肉、香腸、火腿、熱狗、午餐肉等),大量飲酒(每天至少30g酒精。對男性來說證據充分)會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因進食肉類食物多而引發的肥胖、特別是腹部肥胖(中央肥胖)者患大腸癌的風險也明顯增高。含動物脂肪和含糖的食物也可能與大腸癌有關。上述食物應該盡量少食。
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非澱粉類蔬菜、水果,粗加工的穀物和/或豆類食品以及其他食品是膳食纖維的天然來源)、大蒜、魚等對大腸癌有可能有預防作用。大腸癌患者可多進食。
身體活動與大腸癌的關係也有充分的證據得到證實。身體活動(包括職業的、家務的、交通的、娛樂的、和體育鍛煉)可降低大腸癌的發病風險,也有助於降低大腸癌患者復發或進展機會,所以鼓勵大腸癌患者積極進行身體活動。
以上飲食及身體活動的建議,不但適於預防大腸癌,也適於大腸癌的康復期。大腸癌患者需遵循以上飲食及身體活動建議。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作者為該學院臨床部一級講師陶志廣博士
http://www.am730.com.hk/column-177583

AM730:乳癌患者生活宜忌


am730專欄】乳癌是與生育、飲食、身體活動及情緒有密切關係的一種惡性腫瘤。生育和哺乳可降低乳癌發病風險,所以鼓勵女性生育和哺乳。
絕經前女性的身體活動(包括體育鍛煉)也可降低乳癌的發病風險,身體活動對乳癌患者一樣重要,有助於降低乳癌復發或進展,所以鼓勵乳癌患者進行能力所及的身體活動。
飲食也是影響乳癌的一個重要因素。高熱量飲食可促進青春期提前和絕經期推後,也易引起肥胖,這會增加乳癌的風險。飲食中總脂肪亦可能增加乳癌發生的風險。此外,酒精是乳癌的風險因素證據也是充分的。乳腺癌患者的飲食建議如下:低熱量飲食,少進食肉類、脂肪、牛奶及奶製品,戒酒;多進食蔬菜水果、大豆及大豆製品。有的人可能因為大豆含有所謂的「植物雌激素」而有所擔心,但這種擔心是多餘的,東亞人群的流行病學資料恰恰證實了,多進食大豆製品可降低乳癌的發病率。
中醫非常重視情志因素在乳癌發病中的作用,認為寡居及憂鬱壓抑憤怒等不良情緒對乳癌發病有重要影響。美滿的婚姻和良好的心理調適能力對乳癌患者也是很重要的。(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作者為該學院臨床部一級講師陶志廣博士

Breeze徜徉:中西合璧,重燃病人希望(Rekindling a Patient’s Hope between East and West)

http://www.aia.com.hk/edm/ebook1309/tc/flash/index.html#10
 


Rekindling a Patient’s Hope between East and West
  
As a multicultural society, Hong Kong harbours its fair share of medical practitioners from every corner of the world.  Conventional medicine may still hold sway in the mainstream, but complementary approaches, such 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nd naturalistic therapy, have met growing acceptance.  For patients in the oncology department, TCM promises stopgap relief in the midst of surgery, chemotherapy, or radiotherapy.  But more importantly, it offers an improved quality of life and kindles hope amongst patients.

Patients afflicted with various cases of neoplasm - tumours, in short-are flocking to TCM’s rescue in recent years.  Dr. Zhiguang Tao, Lecturer of Clinical Division,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notes that these patients largely fall under two categories.  ‘The first category opts for a two-pronged approach, with conventional medicine at the forefront and TCM on the side, and often comes under post-surgery cases when the body is recuperating and fending off relapses or metastases (i.e. cancer spreading to another part of the body); this approach helps relieve the side effects of chemotherapy.  The second category is older or weaker tumour patients who are too frail for surgery or chemotherapy, in which case treatment leans heavily on TCM.’



The etymology of cancer

Whereas conventional medicine simply takes cancer at face value - a malignant neoplasm involving unregulated cell growth - TCM traces the diagnosis all the way back to the Song Dynasty, with a gross description of anatomical pathology which emphasised its unyielding and obdurate nature.  Dr. Tao claims that a consensus exists amongst conventional medicine and TCM practitioners with regard to the causes of cancer, but whereas the former describes it as a localised pathology due to cell mutations, the latter posits it to be a systemic disorder.  Various causes from diets to fatigue and other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may all come into play; TCM catalogues six climatic pathogens and seven emotional conditions that may cause internal impairments,leading to an accumulation of toxins and so on.
  

 ‘The six pathogens stem from the excess of normal climatic phenomena, namely the qualities of wind, cold, heat, dampness, dryness, and fire; the seven emotions refer to affective responses, such as joy, anger, anxiety, contemplation, grief, fear, and fright.  Fatigue could mean either overexertion or an excess of idleness: TCM stresses moderation, so both extremes are just as likely to take its toll on our bodies.’  Is there a way for us to target these causes?  ‘When it comes to pathogens or emotional trauma, we can keep our distance from toxins like tobacco and alcohol, and change our diet for the better - heavy on veggies, quit bingeing, and have regular meals that are moderately seasoned.  As for fatigue, apart from daily exercises, a well tempered sex life will go far stamping out anxiety, depression, or anger issues.’ 


A holistic change

The recognition that cancer stems from cell mutations necessitates a localised treatment regime in conventional medicine, and the focus on destroying cancerous cells through surgery, radiotherapy, chemotherapy or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affects healthy cells in the process, disrupting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TCM approaches, with its blend of herbal medicine, acupuncture, and exercise (qigong), focus on overall conditioning and maintenance instead. 


‘TCM prescribes medicine in compound formula which reinforce insufficiencies and reduce excesses, striking a new homeostatic balance, encourageing the metabolism, and clearing a phlegmatic constitution.  This improves the patient’s overall health and shifts the balance from within, making conditions less favourable to malignant cell growth: tumours sometimes stabilise or even shrink in size, improving life expectancy as a result.  Acupuncture stimulates circulation; moxibustion gives the system a boost; qigong exercise helps manage the psychological as well as the physiological in that relaxation practice takes your mind off things.  This state of mind, together with a strengthened physical constitution, is sometimes seen as integral to the treatment of all diseases in general.’
  

The traditionalist’s broad strokes

Dr. Tao states that there is something to be said for both conventional and TCM approaches when it comes to treating tumours, and he believes that TCM’s strength lies within its focus on overall regulation and individuation. ‘TCM practitioners focus on regulating the patient’s body, and as a result is more focused on the ‘afflicted person’, taking care to preserve the patient’s spirits and strength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build up resistance.  Individuation (or personalisation) is another feature of TCM, and prescriptions are customised per the patient’s constitution and somatotype.’
  

Dr. Tao concludes by noting that medicines of various effects are combined in compound decoctions, complicating herbal therapy to such an extent that it remains poorly documented by modern pharmacological methodologies.  Whereas conventional targeted therapy interferes with a narrow range of specific molecules, TCM herbal therapy takes a broader approach and may be able to pinpoint a higher number of these specific targets, which may improve therapeutic outcomes.


香港經濟日報:瘦人少患腸癌?

 撰文:何寶華
欄名:醫健事Q&A
中醫認為胖人多痰濕,而腸癌的確在中央型肥胖人士中最為常見,但陶志廣博士引述研究,腸癌在過瘦的人群中發病率也比較高。一項針對新加坡華族的研究發現,BMI(身高體重指數)低於18.5的過瘦人群,罹患結腸癌的風險,比BMI在21至24.4之間的理想體重人群高33%,而BMI高於27.4的過胖人群,則比理想體重群體高46%,可見瘦人少患腸癌並不成立。
2013年05月17日

香港經濟日報:腸癌:與痰濕瘀血有關?

 撰文:何寶華
欄名:醫健事Q&A 

Q:又到Happy Friday,相信很多人打算今晚及周末日盡情吃喝,然而平日返工已經不注意飲食,放假也放縱地進食,長久以後,小心吃出病來。事關不良飲食習慣可會形成痰濕的體質,加上缺乏運動易導致氣滯血瘀,很有可能是腸癌的開端。
  A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一級講師陶志廣博士表示,西方醫學指腸癌病因是生活方式不正確,包括飲食及體力活動兩方面。其實中醫也認為,傳統的東方膳食結構轉變為西方化的飲食結構,以及平日缺乏運動,可會造成氣滯血瘀痰濕的體質,是腸癌發病基礎。
  一般而言,腸癌的症狀包括:大便帶血及粘液或黑便、大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或變扁,裏急後重(解完大便仍想再解)、持續性貧血及體重減輕,末期或可觸及腹部腫塊等。根據症狀,屬於中醫「臟毒」、「便血」、「下利」、「腸澼」、「鎖肛痔」等範疇。
不同證型的症狀
  他指出,腸癌大體分為虛實兩種情況,實證主要見於早期及手術放化療前,虛證主要見於晚期和手術放化療後。實證主要與濕熱瘀毒有關,虛證主要是脾腎虧虛、氣血虧虛。
  1. 大腸濕熱:腹痛腹脹、便下粘液臭穢或便夾膿血、裏急後重、肛門灼熱、口乾口苦、溺黃或伴發熱、噁心等症。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2. 瘀毒蘊結:下腹疼痛,痛有定處拒按、便下膿血粘液,或裏急後重,或便溏便細;面色晦暗。舌質暗紅或有瘀斑、苔薄黃、脈弦數。
  3. 脾腎虧虛:腹痛隱隱,喜溫喜按,腹部腫物漸大;久瀉久痢、便下膿血腥血、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聲低氣怯、納呆、腰膝痠軟、畏寒肢冷。舌質淡胖邊有齒印、苔白、脈沉細。
  4. 氣血兩虛型:腹部隱痛,大便粘液腥臭、面色蒼白、氣短乏力、頭暈心悸、納呆、體倦、便溏。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中醫治療腸癌原則
  西方醫學一般對不同階段的腸癌施以不同的治療,包括第1期:根治性手術;第2期:根治性手術+術後輔助化療;第3期:手術+輔助化療+放療;第3期:全身化療為主。至於中醫治療,早期以攻邪為主,中期攻補兼施,後期以扶正為主。
  陶博士表示,寒則熱之,熱則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是中醫治療的原則,以達到恢復人體平衡的目的。「腸癌常用的中醫治法有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益氣養血、健脾補腎等。建議病人中西合璧,早期腸癌建議病人施行手術,晚期部分病例也可採取手術,結合放化療。若病人年老體弱,不能耐受手術及放化療者,可單純以中醫治療。」
  總括而言,早期腸癌治療重點在於術後防復發,後期重點在改善體質、改善放化療引起的副反應、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存期。他補充,大腸屬於六腑之一,六腑以通為用,故通腑以保持大便通暢甚重要,至於預防癌症的方法,他建議:「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如改變飲食結構,盡量避免高脂肪、高動物蛋白飲食、特別是紅肉和加工肉類,保持高纖維膳食,和適當的體力活動或鍛練,可減腸癌發病風險。」
﹏﹏﹏﹏﹏﹏﹏﹏﹏﹏﹏﹏﹏
【改善腸道健康湯水】
陳皮蘿蔔湯
 材料:青或白蘿蔔1個;陳皮、山楂各10克。
 調味材料:香菜(切碎)少許、鹽少許。
 做法:蘿蔔洗淨去皮切塊;其他材料也洗淨。水滾後將所有材料放入,改用文火煲至熟透(約1.52小時),最後加少許鹽和香菜調味即可。
 功效:理氣通腑。蘿蔔富含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改善腸胃功能。
...................
牛蒡根蓮藕湯
 材料:牛蒡根半斤、蓮藕200克、瘦肉適量。
 做法:瘦肉洗淨,放入熱水去血,備用。牛蒡根、蓮藕去皮切片。加入適量清水,滾後將所有材料放進,再用文火煮至熟透(約1.52小時),最後加少許鹽調味即可。
 功效:整腸健胃。牛蒡和蓮藕的纖維可以促進大腸蠕動,幫助排便,降低體內膽固醇、減少毒素、廢物在體內積聚。
2013-05-17

信報:中藥改善鼻咽癌放療副作用

 在香港,每年均有超過一千宗的鼻咽癌新個案,此症在本港致命癌病中排行第七位,是最常見的頭頸部癌症。放射治療(放療)是主要的治療鼻咽癌的方法,不過患者接受放療之後,便要忍受各類副作用如口腔疼痛、味覺轉變、口乾、皮膚紅腫或頸部軟組織硬化等。
中醫針對放療後的調理治療,認為放療耗氣傷陰,患者可以中藥調養身體,以紓緩各類不適,提升健康,重獲生活質素。
中醫並沒有鼻咽癌這個名稱,但在古代經典如《黃帝內經》、《外科正宗》及《醫宗金鑒》等,已對相關徵狀有所記載。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陶志廣博士表示,從經絡解釋,肝經循行所過的「頏顙」,便與西醫對鼻咽解剖的部位吻合。根據鼻咽癌的臨床表現可歸類於「控腦砂」、「上石疽」、「真頭痛」、「鼻淵」、「失榮」等範疇。例如控腦砂即鼻出血水,「鼻竅中時流黃濁涕,……若久而不愈,鼻中淋瀝腥穢血水,頭眩虛暈而痛者。」上石疽則是頸部淋巴結腫大,「生於頸項兩旁,形如桃李,皮色如常,堅硬如石, 痛不熱。」失榮就是淋巴結腫大破潰滲液,逐漸形體虛衰,「失榮症生於耳前及項間,初如痰核,久則堅硬,漸大如石,破後無膿,惟流血水,堅硬仍作,腫痛異常,乃百死一生之症。」西醫指鼻咽癌的成因與遺傳、EB 病毒(Epstein-Barr)及環境因素有關;而中醫認為由於感受時邪熱毒、情志內傷、飲食失調,致正氣不足、肝膽火熱、痰濕內阻、氣血凝滯所致。現時最有效的療法是放療,以直線加速器或同位素鈷60所產生的高能量放射線,殺死身體的癌細胞,整個療程約需六至八星期。然而治療後無可避免出現副作用,陶博士指副作用帶來的全身反應是乏力、納差等,而局部反應包括口乾、咽喉疼痛、鼻塞、鼻出血、牙齦腫痛、慢性中耳炎或耳聾等。
飲食失調可致病
此外,因放療而形成放射性皮膚損傷,令皮膚出現紅斑、脫皮甚至潰瘍。其他副作用包括顳頜關節功能障礙及軟組織萎縮纖維化,可令咀嚼及張口出現困難;而放療亦可破壞口腔黏膜及唾液腺,令唾液減少,使口腔自我清潔功能下降,同時因為身體免疫力不足,使口腔內細菌繁殖,引起放射性口咽炎、放射性齲齒、牙周炎及繼發頜骨炎等。有患者在接受頸部放療後,因放療影響甲狀腺,令甲狀腺功能下降,出現畏冷、四肢冰冷等徵狀。
西醫較難處理放療後的副作用,中醫正好可以填補這個缺口。陶博士指出,患者可在放療期間採用中醫來減輕放療反應,以及減輕放療後的遠期副作用。與西醫的對抗性療法相比,中醫則屬於「調和性」療法及「順勢」療法,可根據疾病反應部位的表裏內外、病性的寒熱虛實來施行治療。陶博士解釋,如病邪反應在表,就以汗法驅之外出;病邪反應在裏,就以下法驅之外出。
此外,病情表現為熱者,便應用寒涼藥物;寒者則應用溫熱性藥物,使之寒熱平調。病情表現為虛者,可應用補虛法使之強壯,表現為實者則應用祛邪法,使機體歸於平和。
一個月內可見效
陶博士指,放射線在人體的反應當屬於「熱邪」,易耗氣傷陰,用藥當以清熱解毒、益氣養陰為主;至於伴有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患者,則要溫通陽氣來紓緩怕冷問題。要注意中醫亦非萬能,難以令患者百分百恢復正常,但通常可令症狀得到改善。
有西醫要求病人在治療期間不要服用中藥,以免相沖,陶博士指其實不存在相沖問題,相反恰當的中醫治療可加快復原速度。現時內地已將中西醫治療合璧,內地鼻咽癌患者接受化療後的口乾問題,多可在放療結束一個月後紓緩;可見患者如能在放療期間服用中藥,復原效果便可更佳。本地鼻咽癌患者多數以西醫為主導,陶博士指患者可主動往中醫診所查詢詳情,以在放療期間同時有中醫介入。當然完成放療後才作中醫治療亦可,不過中醫介入治療宜早不宜遲。最好治療時機是放療後一年內。
曾有患者在完成放療一年後向陶醫師求診,當時患者已形體消瘦、肌膚枯燥,並有口乾、流濁黏涕及頸部肌肉僵硬等副作用。患者服用中藥一個月後,體重已有增加,黏涕消失,肌膚亦由枯燥轉為豐潤,而頸部肌肉亦得以鬆弛,其他副作用也紓緩。
健康者未雨綢繆
儘管中醫較少有副作用,但陶醫師指中藥不可代替放療的治療效果,不建議患者只取中醫而放棄放療,因為目前鼻咽癌放療效果較理想。當然,除了患者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來對抗疾病,健康人士亦應未雨綢繆,減低得到鼻咽癌的風險。陶博士指目前醫學界認為鼻咽癌主因與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尚無明確預防方法可減少鼻咽癌機會,但他建議人們應生活規律,多攝取蔬菜水果及禁煙,可有助減少疾病的出現。
預防鼻咽癌四式
1. 有調查指出,廣東省鼻咽癌高危地區的嬰兒,斷奶後首先接觸的食物中便有鹹魚,估計鼻咽癌可能與廣東式鹹魚有關,我們應盡量少吃。另外,魚乾、廣東臘味也與鼻咽癌發病有關係,這些食品在醃製過程中,均有致癌物亞硝胺前體物亞硝酸鹽。
2. 多食非澱粉類蔬菜和水果,可有預防作用。
3. 已知吸煙可增加患上鼻咽癌的風險,故此最好戒煙。
4. 如因職業而經常接觸甲醛,亦可增加患鼻咽癌機會,應盡量避免。
鼻咽癌病徵
1. 初沒有明顯症狀,直至腫瘤增大或擴展至周圍時,才見各類病徵。
2. 有鼻塞或流鼻血,早上會咯出由後鼻滴下的帶血分泌物。
3. 耳鳴、聽覺下降、或耳內有閉塞感4. 頸部腫塊。
5. 有持續性、偏於一側的頭痛,晚間特別嚴重。
6. 面部麻痹、複視、視力減退、聲音嘶啞或吞嚥困難等。
撰文︰王家瑜
2013年3月26日

Yahoo news:中醫治療中晚期肝癌有優勢

 肝癌是香港男性癌症的第二殺手,每年死亡1,100多例,僅次於肺癌。男女合計排名第3位,僅次於肺癌、大腸癌。肝癌在東亞地區發病率較高,香港每年發病1,800多例,在十大癌症中排名第4。肝癌發病通常與病毒性肝炎(乙肝和丙肝)、酒精、黃麯黴素(存在於黴變的糧食如玉米、花生、大米等食物中)有關。乙型(或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是肝癌進程的三部曲。如肝炎患者有飲酒習慣,轉化為肝癌的機會將大大增加。

肝癌常見症狀有上腹或右脅下腫塊,肝區疼痛,黃疸、腹水,腫脹、納差,體重下降等。根據症狀可歸屬於中醫「積聚」、「暴癥」、「黃疸」、「臌脹」、「痃癖」等。中醫對其不良預後早有認識,如「卒暴癥,腹中有物堅如石,痛如刺,晝夜啼呼,不療之,百日死」,這與現代醫學描述晚期肝癌生存期只有3-4個月很吻合。中醫一般認為肝癌為肝膽濕熱、肝鬱脾虛、瘀血凝聚而成。

手術切除是早期肝癌的主要治療手段,術後復發是主要關注的焦點。對於小肝癌,手術切除後5年生存率可達到50%-70%。大肝癌根治性切除手術後5年復發率為61.5%,小肝癌亦達 43.5%。肝癌切除手術後復發率以第3年以前為最高,一般以手術後第2年為高發期。中醫健脾理氣可降低復發率。

對於中期肝癌,無法手術切除,介入治療是主要治療手段,但介入治療並不能延長生存期,而是以犧牲害肝功能換取短期的腫瘤緩解,甚至有時亦不能令腫瘤縮小。筆者曾治療病人經過介入治療後肝癌繼續增大,為超過20cm的巨塊型肝癌,經中醫治療後腫瘤亦有縮小。

對於晚期肝癌,西醫無特別有效治療方法,昂貴的標靶藥物只能延長中位生存期約1個月。合併大量腹水者更為棘手,如採取腹腔穿刺抽放腹水,極易誘發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腦病和肝腎綜合症,只會加速病人死亡。早在唐代名醫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中就指出「忌腹上出水,出水者,一月死,大忌之」。晚期肝癌常為肝鬱脾虛證,中醫治療主要為疏肝健脾、消癥散結,合並大量腹水者需健脾利水。筆者曾治肝癌晚期合併大量腹水患者,經中醫治療後病情穩定,腹水明顯減少,病情得到控制,早已打破了所謂「活不過3個月」的界限。

肝癌患者宜注意起居生活調理,戒煙酒,保證有充足睡眠,飲食宜新鮮、柔軟、易消化,儘量減少動物性蛋白的攝入,多進食豆類及豆製品,腹水患者應減少食鹽攝入量。肝癌腫塊巨大者生活中需要小心,動作要輕柔,慎防肝癌腫塊破裂出血。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一級講師陶志廣博士

Yahoo news:中醫藥在腫瘤防治中的作用和地位

 有不少腫瘤病患者經歷各種治療後,才想到用中醫來試一試,把中醫視為最後的救命稻草。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事實上中醫藥在腫瘤的預防和治療的全過程中均可發揮積極的作用。

腫瘤預防:
在高危人群中用藥,可以預防和減少腫瘤的發生。如肝癌為南方地區常見的腫瘤,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是重要的誘因,對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積極治療可降低肝癌發生率。如日本的研究證實小柴胡湯可降低肝硬化患者的肝癌發病率。國内研究證實六味地黃丸、增生平片等可有效阻斷食道不典型增生向食道癌的演變。中醫藥對各種如食管上皮細胞重度增生、慢性萎縮性胃炎、黏膜白斑、乳腺囊性增生症、宮頸糜爛、多發性神經纖維瘤、皮膚乳頭狀瘤等可能發生癌變的疾病,均顯示出較好療效。

腫瘤手術後:
手術後根據患者機體狀況,中醫辨證施治,可加快術後的恢復過程,更重要的是可以減少腫瘤術後的復發和轉移的機會。如對肝癌術後防復發的中醫研究已經有確切的臨床數據。

腫瘤放、化療時:
中醫藥可增強放、化療敏感性,減輕放、化療所引起的各種炎症反應、消化道反應、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還可提高患者免疫力,增強自身抗腫瘤能力。如美國耶魯大學研究人員研究顯示中藥黃芩湯可減輕化療對結腸癌和直腸癌患者造成的腸道損傷。其他如肺癌放療後引致的放射性肺炎、鼻咽癌放射後引致的放射性口咽炎等,使用中醫養陰清熱之法多可緩解症狀;化療引致之作悶嘔吐、食欲不振、疲倦乏力,使用益氣健脾和胃之法多可得到改善。

對晚期腫瘤中醫可作為主要治療手段:
對晚期活動能力下降的腫瘤病人,可選擇的治療手段極其有限,但這部分病人的確有不適症狀需要處理,中醫對這類病人可發揮積極作用,能夠較有效的改善症狀,緩解痛苦,提高生活品質,延長生存時間。

其他:
如中醫治療對於肝癌介入治療後的病人,可減輕介入後發熱、肝區疼痛、作悶嘔吐等不良反應;對於標靶藥物的副反應如皮疹、腹瀉等均有良好的舒緩效果。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再作相應選擇為宜。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一級講師陶志廣博士

Yahoo news:預防癌症:改變生活方式是關鍵

 癌症,令人聞之色變,人們的觀念中,得了癌症就和判死刑無異,尤其是中晚期癌症。大部份癌症是不健康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所致,可稱之為「生活方式癌」。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這類癌症比例高達80%,而40%以上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可以預防大部份常見癌症。

1.    飲食
不少癌症可以說就是吃出來的,約有35%的癌症與飲食有關。要預防癌症,首先,可嘗試從飲食方面著手。

食道癌流行病學的調查表明,喜歡吃燙食的人易患食管癌;進食過快,粗硬食物易造成上消化道黏膜的機械損傷;進食過快,還易致燙食下肚,由於食物溫度過高,會灼傷食道黏膜並使之壞死。據調查,河南的林州、廣東潮汕地區的居民都有吃燙食、喝燙茶、吃醃菜的習慣,而這些地區恰恰是食管癌的高發區。暴飲暴食則與急性胰腺炎、胰腺癌有關。

肉食中的動物脂肪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長期食用不僅容易引起膽固醇過高及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同時也有致癌的可能。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膳食、低纖維膳食,可致乳腺癌、大腸癌、 胰腺癌、前列腺癌。大量攝取豬、牛、羊等紅肉的人罹患大腸癌風險增加30%。大家宜多吃雞、魚,少量吃豬、牛、羊排等紅肉,也應戒除煙燻、加工肉品如香腸、火腿等。

有的人不吃早餐,這是導致膽結石與膽囊癌發生的一個原因。一日三餐早餐宜飽,晚餐宜少。現代一般家庭的晚餐往往營養過於豐盛,有的人有吃夜宵的習慣,也會加重胃腸負擔,久之易發作各種慢性胃病。

2.    吸煙與酗酒
吸煙與酗酒是公認的壞習慣。煙霧中的有害物質多達600多種,其中可致癌的有40多種,吸煙不僅危害自己,更殃及他人。約三分之一的癌症是由吸煙引起的。抽菸是肺癌主要危險因數,並與食道癌、胃癌、頭頸癌、前列腺癌、大腸癌、肝癌、子宮頸癌與乳癌相關。好消息是,無論你菸齡多久,只要今天就戒,幾乎都可降低罹癌風險。酗酒也可能誘發幾種癌症,致癌部位集中在人的頭頸部位和消化系統,例如口腔癌、喉癌、食道癌、肝癌等。特別是患有乙肝丙肝的人,如果酗酒會大大加快轉化為肝癌的速度。酗酒還可能與胰腺癌和肺癌等相關,而喝酒臉紅者發生食道癌的風險也較高。

3.    性及生育
過早發生性生活(16歲之前)、性生活紊亂和不潔、多次流產等生活方式是宮頸癌的主要病因。不潔性生活、包皮積垢則與男性陰莖癌有關。乳腺癌的發生則與營養過剩、哺乳過少有關。母乳喂養能降低媽媽絕經前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幾率,同時還能預防兒童超重,降低將來罹患癌症的風險。另外,絕經後婦女服用雌激素(激素替代療法)雖然有多種好處,但增大了子宮內膜癌和乳腺癌發生的風險。

4.    運動
大運動量鍛鍊,會減少致癌因素,並避免慢性炎症,從而降低了患乳腺癌的風險。研究亦證實,女性幼年期的體育運動,可大大降低成年後發生乳腺癌的風險。運動亦能降低大腸癌的發病風險。

5.    睡眠
經常熬夜極傷身, 女性患乳腺癌,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幾率較高。肝病患者如果不能有好的睡眠,肝功能就很難恢復正常。睡眠不規律會導致體內激素分泌失衡,身體抵抗力下降。除非必要,盡可能在晚上11點前睡覺,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6.    心理與精神情緒
癌症的發生與心理創傷、精神緊張及抑鬱的個性有關。精神創傷與緊張等不良情緒會導致神經內分泌活動紊亂,器官功能活動失調。使機體免疫力降低,進而影響免疫系統識別和消滅癌細胞的監視作用,易導致癌症。據臨床統計,70%以上的癌患都是抑鬱型性格,惡性腫瘤患者發病前多數受到精神打擊或情緒危機。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一級講師陶志廣博士

Yahoo news:生痱滋的中醫治療與調養

口腔潰瘍又稱為「口腔上火」或「口瘡」或「生痱滋」,是一種以週期性反覆發作為特點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潰瘍損傷,可發生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口腔的唇、頰、軟齶或齒齦等處的粘膜多見,可反覆發作。患者常因疼痛較甚而影響日常生活,如影響進食,嚴重者甚至連飲水都困難。經久不愈的口腔潰瘍,長期受到反覆刺激,可能發生癌變。

口腔潰瘍的病因很多,如飲食過於燥熱辛辣,或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精神緊張或壓力過大等。頭頸部放療,或某些化療藥物也可導致口腔黏膜損傷,出現嚴重口腔潰瘍。

通常人們說口瘡是「上火」了,但「火」有虛實之分。實火就是實熱證;虛火為虛熱證,常為陰虛火旺,或陰寒內盛、虛陽外越而表現出上熱的假像。

屬於實熱證者,常見面紅、唇紅、舌紅、便秘,常用黃連、黃柏、升麻等苦寒藥,如瀉心湯之類,實熱證通常發生在體質較好的患者。如口腔潰瘍長期不愈或反覆發作,多為上熱下寒型,症見:口瘡,但常伴有大便爛、腹瀉,用藥需寒熱並投、清上溫下;屬於陰虛火旺者,則以滋陰降火、引火下行;更有純屬虛寒者,常常怕冷,手腳冰涼,倦怠欲睡,口淡舌糜,不喜飲水,或喜溫飲,涼藥絲毫不能沾唇,需乾薑、附子等溫陽方能有濟。

在治療方面,中醫可按辨證分型治療。實火可以用苦寒涼藥瀉火;虛火則常見陰虛火旺,則給予滋陰降火;上熱下寒,甚至純屬虛寒者,則給予清上溫下,或溫陽。

除了對症下藥之外,患者也可從日常生活方面作出調整,改善情況。例如生活要有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避免過度疲勞;要注意口腔衛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暢。患者可以用甘草煮水飲用可緩急止痛,有助於粘膜修復,也也可以用吳茱萸敷足心:將吳茱萸搗碎,過篩,取細末加適量醋調成糊狀,塗在紗布上,敷于雙腳湧泉穴,24小時後取下,有一定效果。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講師陶志廣博士

 http://hk.news.yahoo.com/blogs/hkbu/%E7%94%9F%E7%97%B1%E6%BB%8B%E7%9A%84%E4%B8%AD%E9%86%AB%E6%B2%BB%E7%99%82%E8%88%87%E8%AA%BF%E9%A4%8A-004301231.html#more-id